浅谈我国智慧港口现状
港口作为综合交通运输的枢纽,在促进国际贸易和地区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天津港时强调,经济要发展,国家要强大,交通特别是海运首先要强起来,要志在万里,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
01
智慧港口概念
智慧港口是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概念的延伸。智慧地球的概念,普遍认可是由美国IBM公司2008年提出,是对1998年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提出的数字地球概念的提升。自此,智慧地球逐步取代数字地球,并将“智慧+”这一概念广泛延伸到了各个领域。
目前对于智慧港口的研究和工程项目实践已开展较多,对智慧港口的理解和认识也各不相同。中国港口协会团体标准《智慧港口等级评价指南 集装箱码头》(T/CPHA 9-2022)定义,智慧港口是指以现代化设施设备为基础,以完善的发展规划、管理机制为导引,通过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港口功能的深度融合,具备智能管理、智能装卸、数智服务等鲜明特征的新型生态港口。
02
发展历程
1993年,世界上第一个集装箱自动化码头在鹿特丹港的ECT Delta Sealand投产。德国汉堡港随后效仿,成为第一代集装箱自动化码头。但其投资巨大、比人工操作效率低,且水平运输采用内燃机驱动,噪音大,有污染,因而未能广泛应用。
进入21世纪,随着集装箱运输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超巴拿马型运输船的大量出现,推动了码头港口机械及装卸系统的更新换代。
2002年,汉堡港CTA化码头投入运营,成为第二代集装箱自动化码头的代表。
2008年,荷兰鹿特丹港Euromax码头投入运营,成为第三代集装箱自动化码头的代表。
2015年,厦门远海码头建成世界首个第四代集装箱自动化码头。
03
国内发展现状
(一)政策现状
国家高度重视港口的高质量发展,从2017年开始,先后出台了《关于开展智慧港口示范工程的通知》、《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关于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导意见》、《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等一系列利好政策,持续推动港口智慧化发展转型升级。
图1 国家层面政策
(二)建设现状
自动化码头建设是我国智慧港口发展的基础。厦门远海2013年建设,2016年投产的自动化码头是中国首个、全球首个第四代自动化码头,也是中国首个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码头。
2017年5月,青岛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一期2个泊位投入运营,为亚洲首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2019年11月,二期2个泊位投入运营。
2017年12月,上海洋山港四期自动化码头投入运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2021年1月,天津港实现了传统集装箱码头的自动化改造,为全球传统集装箱码头转型升级提供了“天津智慧”。
2021年10月,日照港建成全球首个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首创“顺岸布置边装卸+无人集卡水平运输”工艺,打破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垂直布置端装卸作业模式,开启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新时代。
2021年11月,深圳妈湾智慧港正式开港,其前身为传统散杂货码头,是我国首个由传统码头升级改造成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此外,广州港南沙四期全自动化码头基本建成,成为大湾区首个全自动码头;北部湾港海铁联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已于2020年8月顺利开工。
另外,2021年12月,全球首个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化干散货全自动码头落地烟台港,凭借其独立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为全球传统码头自动化升级提供了又一示范样本。5项前沿技术的全球首创应用,为世界港口贡献了更智能、更安全、更高效的“山港模式”、“中国方案”:全球首创卸船机自动化控制系统、全球首创装车机自动化控制系统、全球首创四种物料自动混配工艺、全球首创清舱设备远程控制系统、全球首个真正意义上的自动化装船控制系统。
04
结束语
智慧港口建设是一项长期、持续的任务,随着社会需求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智慧港口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要积极推进智慧港口建设标准体系和评价体系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