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23年智慧港口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2023年智慧港口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据统计,今年前8月,我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02.5亿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9亿标箱、同比增长4.1%。港口运转畅通高效。
洋山四期是全球单体规模最大,也是综合智能化程度最高的码头之一,洋山四期团队仅用三年多工程建设周期完成了国外需八至十年才能完成的工作。开港运行后,该团队持续用前沿技术引领智能化港区码头发展,助力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2年位居全球第一,实现从“东方大港”到“世界强港”的蜕变。
与传统码头相比,自动化码头节约了70%人工,效率提高了30%。开港运行近五年来,“无人码头”规模不断扩大,作业能级显著提升,2021年洋山四期全年实现超570万标准箱的吞吐量。
作为上海港最“年轻”的码头,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承载着更多期待——汇聚AGV、自动堆箱轨塔吊、5G+L4级智能重卡等众多先进设备的洋山四期堪称集大成之作。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2-2027年智慧港口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预测报告》显示:
港口规划是管控港口空间资源、指导港口建设发展的重要依据。《全国港口与航道布局规划》是各港口规划编制的上位规划,要做好落实衔接,合理确定各港口规划的建设任务。要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在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上前瞻性协调布局空间资源,对远景发展所需空间实施战略留白,切实保障港口中长期发展空间,服务重大生产力布局和国家重大战略,确保规划方案指导基础设施适度超前建设。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决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严格落实“三区三线”和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严禁对规划区域产生重大生态环境影响,合理规划港口水陆域边界。
智慧港口建设加码提速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港口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今年以来,天津港集团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要求,坚持陆上、海上绿色港口建设“两手抓”,加快港口绿色低碳转型升级,让绿色成为天津港高质量发展的最靓底色。
绿色港口建设是促进港口经济和谐发展的保障,以“871”重大生态建设工程为标杆,天津港加强各港区、各类岸线生态保护修复,强化船舶尾气及用油管控,持续推进靠港船舶岸电建设使用,促进岸电设施常态化使用。到今年9月,圆满完成天津港2022年第200次岸电连船作业任务,天津港岸电系统供电量达271.78万千瓦时,减少CO2、SO2等空气污染物排放量超过1915吨,节约标煤近334吨,为合理布局清洁能源使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发挥了积极作用。
聚焦“双碳”目标,天津港还深化推进零碳港区、零碳港口建设,加快清洁能源推广,实施C段零碳码头二期风机工程,加快推动东疆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建设,全面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港区新型电力系统,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自去年10月17日正式投产运营以来,生产作业效率稳步提升,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目前,太平洋国际码头等7个码头荣获四星级绿色港口称号,数量位居全国沿海港口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