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智慧港口展

新通道撬动开放发展新未来!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洋山深水港、舟山港、厦门港、天津港、福建港、连云港港、北部湾港、大连港……

上海洋山深水港,满载新能源汽车的巨轮鸣笛起航,驶向拉美新航线;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数百辆集卡在自动化与人工混行的复杂环境中精准驾驶;广西北部湾港海铁联运班列穿越崇山峻岭,驶向中部地区……

今年以来,面对持续变化的国际贸易形势,我国港口交出一份沉甸甸的答卷。上半年,全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89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7亿标箱,分别同比增长4%和6.9%,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8.9%,展现出中国经济的坚强韧性与蓬勃活力。

新兴市场航线加密,畅通“新三样”出海通道

7月30日,深圳发布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该市进出口总额达2.17万亿元,进出口、出口规模居内地城市首位,深圳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723.23万标箱,以10.8%的双位数增长领跑全国。

集装箱吞吐量高增的背后,正是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组件等“新三样”产品出海提供了强劲支撑——上半年,深圳“新三样”产品出口额达518.2亿元,增长21.1%,全国“新三样”产品出口同比增长12.7%。

今年以来,青岛、天津、泉州、珠海等港口已陆续新增直航拉美、非洲、东南亚等地航线,为“新三样”产品打通出海快车道。

作为国际贸易关键枢纽,港口连接着世界,航线密度一直是港口的核心竞争优势之一。

4月11日,随着汽笛长鸣,满载2500余辆国产新能源汽车的“美迪泰兰高速号”滚装船从山东港口青岛港起航,驶向中美洲国家。“这是青岛港全新开通的滚装作业航线,为国产新能源汽车拓展中美洲市场注入强劲动能。”山东港口青岛港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上半年,青岛港集装箱新增航线11条、国际中转通道6条、海铁联运线路5条,创历史新高。

从青岛港看全国,受欧盟和新兴市场需求强劲的推动,全国各港口陆续增加面向新兴市场的国际航运线路。上半年,上海港新增12条国际航线,深圳港盐田港区新增11条国际航线,广州港净增7条外贸航线,这些新增航线主要指向拉美、非洲、东南亚等新兴区域。


在青岛胶州湾航道,数艘集装箱货轮缓缓进港

同期,大连港先后开通至南非、地中海、墨西哥等地区的滚装出口航线,山东港口日照港开通由宁波远洋常态化运营的首条西非航线(外贸散杂货运输航线),自山东日照始发,航程约50天,最终抵达非洲西海岸拉各斯港。

今年4月,广西北部湾港至阿布扎比中东航线正式开通。这条跨越约4800海里的直达航线,相较传统路径可节省4至6天航程,进一步提升了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贸易效率。至此,北部湾港已开通内外贸集装箱航线84条,其中外贸航线52条,全球航线网络覆盖北美、南美、非洲、印度、巴基斯坦等广阔区域。


北部湾港海铁联运箱量突破25万标箱

全球贸易格局加速重构下,持续加密的港口航线网络正牵起万亿级外贸新市场、撬动外贸新增长。

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对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实现增长,在对欧盟、日本、英国等传统市场实现增长的同时,新兴市场贡献了更多增量,其中,上半年对非洲国家和地区进出口1.18万亿元,同比增长14.4%,对中亚国家和地区进出口3572亿元,同比增长13.8%。

海港功能向内陆延伸,将“出海口”搬到“家门口”

5月18日,义乌西站,龙门吊起起落落,一个个集装箱像积木一般,被稳稳摆上列车。7小时后,这列满载100标箱光伏产品的火车缓缓驶入宁波舟山港铁路北仑港站。义乌的商品才下火车,又上货轮,已成常态——通过海铁联运,宁波舟山港实现了海港功能向内陆的延伸。


义乌(苏溪)国际枢纽港一期正式开港运营

“以前通过长江航道运输,需要14天到20天才能出海,不仅费用高,而且时间一长,不确定因素增多,可能导致运输计划受阻、交货时间推迟。”从事外贸业务,货主、企业通常对运输效率很关注,如今,通过渝甬海铁联运精品快线班列,只需3天时间货物就能出海,运输成本降低约50%。

今年以来,凭借铁路直通三大港区的独特优势,宁波舟山港与铁路部门紧密协作,不断加密海铁联运班列,带动业务量稳步提升。6月27日,义乌(苏溪)国际枢纽港一期项目——金甬铁路苏溪集装箱办理站开通启用,为海铁联运带来新增量,为内陆外贸企业提供了更高效便捷的出海通道。1月至6月,宁波舟山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超2104.8万标箱,同比增长9.8%,创历史同期新高。

将“出海口”搬到内陆企业“家门口”,是我国港口加快延伸港口服务功能的生动缩影。

5月21日,湖北麻城至厦门海铁联运石材专列首发,物流成本较传统公路运输降低约25%,石材破损率大幅降低,货物交付周期缩短5天以上。


“麻城—厦门”海铁联运班列首发

今年上半年,厦门港口管理局积极拓展延伸货源腹地,在巩固江西市场的基础上,多次赴湖北省麻城市等地深入了解当地物流需求。上半年,厦门港集装箱海铁联运完成7.57万标箱,同比增长21.7%。其中,湖北至厦门海铁联运箱量为5475标箱,同比增长3.95倍。

平稳增长的背后,得益于厦门港持续提升设施联通水平、联运畅通水平及服务效能。在提升联运畅通水平方面,厦门港持续推动铁路集装箱下水、协调延长集装箱免费堆存使用期,引导船公司利用铁路货场等增设内陆提还箱点,全球二十大航商已有十多家在内陆设立还箱点,提升企业用箱便利性,降低成本。

这种专注服务的功能布局,在各港口皆有体现:福建港口在江西布局内陆港,上半年省外海铁联运箱量激增30.2%;连云港港创新推出“陇海线+连申快航”一单制产品,“连申快航”稳步发展,上半年运量同比增长19.7%,为苏北及陇海沿线地区开辟了更加便捷经济的“陆改水”出海新通道;山东港口烟台港打通德龙烟铁路跨省通道,将出海口搬到中西部企业“家门口”,打通当地向海贸易新通道,让内陆省份共享海洋经济红利。

已建成52座自动化码头,智慧绿色港口建设全面铺开

今年6月,伴随汽笛鸣响,一艘货轮缓缓靠泊在天津港码头,智慧调度设计作业计划下,人工智能运输机器人“闻令而动”,在智能化集装箱码头上繁忙而有序地运送货物。

作业效能持续释放的背后,是我国港口绿色智慧转型的加速推进。

本地部署DeepSeek大模型,支撑PortGPT实现智能识别与分析,准确率超90%;全栈信创版新一代集装箱码头管控系统(JTOS)在天津港成功上线运行,实现从硬件到软件的全面国产化……半年来,天津港加速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港口作业生产,奋力打造世界一流智慧、绿色、枢纽“三型”港口“升级版”,使港口成为拉动经济、集聚人气的重要引擎。


天津港“七彩智港”无人智能化作业高效进行

不久前,最大载箱量达11552标箱的“地中海弗罗拉”轮靠泊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依托智慧化服务平台,青岛港进口提箱业务办理时间从以往的4小时缩短到20分钟。

货物运输高效流转,绿色低碳设施设备也在推动港口可持续发展。

近日,厦门港迎来40台全新纯电动牵引车,至此,厦门港在港纯电动牵引车规模达到120台,电动化率超过50%,港口绿色转型进程再度刷新。

今年以来,厦门港新增新能源港口作业机械11台,目前,港口作业机械新能源占比超60%。在岸电使用方面,目前厦门港共有岸电设施138套,覆盖泊位106个,覆盖率达79%,上半年,厦门港船舶靠港使用岸电达552.6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0.88%。

沿着海岸线一路北上,一座智慧绿色示范港口映入眼帘。

走进山东港口日照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时时都能触摸到智慧绿色的发展脉搏,新入列的智能导引运输车穿梭在堆场与岸边之间,港区随处可见的绿化区域,格外引人注目。“日照港大宗干散货智慧绿色示范港口,首创全货类适用、全流程互通、全系统智能的大宗干散货作业体系,系统作业效率提升超30%的同时,实现环保‘一张网’管控,碳排放减少66%。”山东港口日照港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日照港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今年以来,日照港在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的基础上,持续扩大自动化规模,与一年前相比,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综合效率提升9.5%,自动化轨道吊设备故障率同比降低10%;港区总绿化面积达186万平方米,可绿化区域绿化率达100%,实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

目前,智慧绿色港口建设在全国铺开、加速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深化。我国已建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23座、自动化干散货码头29座,5G无人驾驶集卡等智能技术实现规模化应用。宁波舟山港、上海港等11个国际枢纽港集装箱水平运输设备清洁化比例已超过60%。

如今,从巨轮穿梭的码头到集装箱林立的堆场,港口经济的每一次强劲脉动都映照着产业链的高效运转,见证着对外开放的持续深化,已然成为中国经济活力的生动注脚。

来源:中国交通报


大会秘书处

承办单位——北展负责人及联系方式

王文亚:155 3800 9653    130 7881 2936

黄   萍:130 7881 5381

孙建福:138 9986 7376

王   婧:130 7881 5506


扫一扫资讯展会客服

友情链接